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
食肆運作(1) - 落單電子化
食肆的點菜紙如何影響店舖營運?
記得中學去大排檔食晏,睇完餐牌然後叫伙計埋黎落"Order". 伙計用速寫方法寫落張紙仔然後交比廚房煮,再順手開張"只有金額的發票"比我。如果無漏單的話,通常好快就有得食。食完叫伙計埋單,伙計收錢交比收銀,找埋錢就走人。
現時大部分食肆的點菜流程已有一定程度的電子化,以我最近食的一間小店為例,點菜紙取代了 "只有金額的發票",上面除了有金額外,還有日期、時間、負責開單的職員名稱、客人點選的食品名稱,以及檯號。
比較起來,電子化的點餐紙資料詳細,但在流程上起了什麼實際作用?對店舖營運有何影響?
連鎖食肆如老麥、大家樂等,其點餐的電腦系統連結至廚房的打單機。當客人確認點餐及付款後,廚房的打單機就列印出菜色名稱、檯號及某些特別要求 (如大家樂的"外賣" 需要由廚房負責轉外賣盒)。廚房師傅跟單執料,整好就張打單紙丟走,張食品端出由樓面傳菜。這個電子化流程有數個好處,1. 省時; 2. 伙計不用走來走去,各自專注做自己野(SoD - Segregation of duties),提升整體營運效率; 3. 方便清收銀機對數; 4. 儲數據做庫存管理 (可有效減少庫存) 及其他統計分析 (如受歡迎菜色、食材消耗等)。
現在有部份餐廳,如"牛角",提供平板電腦給顧客自己點菜,侍應可以做少樣野,即是可以請少個人。老闆實鍾意,但以顧客角度來看,不見得服務質素會提升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